发布日期:2025-10-28 14:15:07 点击次数:
中国冰雪各支队伍辗转于世界杯、洲际杯等国际赛事,通过“以赛代练”的方式积累经验、争夺奥运积分,短道速滑队在国际滑联世界杯赛中表现抢眼,任子威、曲春雨等名将多次站上领奖台,为队伍锁定了多个奥运参赛席位,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在男子500米项目中刷新个人最佳成绩,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。
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则凭借稳定的发挥,在混合团体项目中连夺金牌,老将徐梦桃和齐广璞的技术动作日趋成熟,年轻选手孙佳旭、邵琪也在难度与稳定性上实现突破,队伍负责人表示:“通过国际赛事的历练,运动员对场地适应性、对手战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这为冬奥备战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。”

为提升备战效率,多支国家队引入高科技训练设备,钢架雪车队利用风洞实验室优化运动员姿态,减少空气阻力;单板滑雪U型场地队通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,精细分析腾空高度、转体角度等数据,针对性改进技术动作,科研团队负责人指出:“科技手段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,训练效果显著提升。”
心理调控同样是备战重点,国家体育总局特邀运动心理学专家入驻训练基地,通过模拟冬奥赛场环境、压力测试等方式,帮助运动员增强抗干扰能力,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新星谷爱凌表示:“心理训练让我学会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,这对临场发挥至关重要。”
本届冬奥周期,中国冰雪项目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果丰硕,年仅17岁的单板滑雪小将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赛中完成高难度动作,跻身世界一线选手行列;花样滑冰组合王诗玥/柳鑫宇通过改良编舞和音乐表达,在国际赛场上赢得裁判认可,这些新生力量的崛起,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。
跨界选材政策也为部分冷门项目带来突破,前田径运动员闫文港转项钢架雪车后,仅用两年时间便达到世界级水平,有望在冬奥赛场创造惊喜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强调:“通过科学选材和系统训练,我们正逐步填补项目空白,实现全面参赛的目标。”

作为东道主,中国代表团虽享有场地适应性、气候熟悉等便利,但也面临外界期待带来的压力,国际冰雪强队如挪威、德国、加拿大等均派出豪华阵容,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往届,对此,中国代表团提出“稳扎稳打、力拼每一分”的策略,强调将主场压力转化为动力。
防疫工作成为备战的重要环节,所有运动员及保障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,定期进行核酸检测,确保训练与参赛计划顺利推进,国家体育总局表示:“我们将以最严格的措施保障人员健康,为世界呈现一届安全、精彩的冬奥会。”